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165-768
信托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惊变之后,私募看市:还是长期牛市的起点?

发布时间:2019-05-13 15:30:06   浏览数:38  

       近期A股出现较大幅度回调,上证指数从前期高位跌落近13%,中小创跌幅更甚。市场由夏入冬,投资者情绪也从热情高涨转为谨慎观望。


五一前后:从温和回落到快速杀跌


       多位私募人士将目前的调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4月中旬至五一假期之前,第二阶段则是假期之后。华夏未来资本表示,第一个阶段,市场经历了年初以来的快速上涨,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预计二三季度通胀指标持续处于高位,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从全面宽松转为相机抉择,影响了投资者的流动性预期,A股市场温和回落。第二阶段主要是美国突然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影响,上周一开盘出现恐慌性杀跌,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引发投资者风险偏好快速降低,市场加速下行。


       承泽资产CEO曹雄飞认为,五一假期前市场担忧一季度天量社融不能持续,货币政策宽松力度边际减弱开始形成一致预期,对二季度经济数据向好的趋势产生怀疑,这一阶段下跌的主要是前期涨幅较大的题材股,蓝筹股则几乎没有调整。而五一假期后,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威胁言论,直接扭转了中美贸易谈判的向好预期,引发市场整体抛售避险,蓝筹股也未能幸免。不过曹雄飞表示,下跌也是风险的释放。


       鸿道投资基金经理陈炜将A股年初以来的行情定义为反弹,他认为这波反弹到4月进入尾声,没有大量新增资金入场,场内资金仓位过高,调整是必然的。“五一之后受贸易摩擦3.0的影响,原本可能会持续一两个月的下跌,只用了不到两周。”


       也有私募认为A股已处于牛市阶段,并非只是反弹。清和泉资本研究部认为,当前市场处于牛市三段论中的第一阶段后期,在等待盈利企稳信号的情况下,波动加大。盈利底一般会滞后两三个季度,稳增长、减税等政策见效会滞后半年,因此盈利将会在三季度见底回升。在盈利拐点尚未探明之前,“市场情绪处于高位”、“数据短期波动”和“强度反复确认”会带来高波动。而分歧的重点不在盈利是否会见底,而在于见底之后的回升力度。


回调受内外因影响 蓝筹或再受青睐


       北京和聚投资表示,贸易谈判短期内出现波折对于市场而言是突发事件,超出多数人预期;而前期上涨较快,也积蓄了一定的调整压力。A股后续如何演进,短期要看贸易谈判发展,中期来看核心因素仍在于国内的政策调整。未来中美长期竞争态势不可避免,关键在于自身,市场有可能从之前的情绪驱动切换到业绩驱动。


       证大资产表示,A股近期大幅调整,客观因素是1~4月的连续上涨,前期介入的资金获利离场;中美贸易谈判,美国的多变加剧了资金离场。“相信双方最终能够达成协议,投资者需要增强信心。调整属于市场正常行为,不如放眼向前看看后续各项经济指标,近期还有MSCI资金入场、科创板上市等,调整应该是理性上车的机会,不必过度恐慌。”


       华夏未来资本表示,本轮调整是基本面与交易情绪共振的结果,从估值角度看回调基本到位。但调整时间较短,且中美贸易谈判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排除受负面消息刺激再出现小幅杀跌的可能。中长期看,今年驱动市场的主旋律依然是经济企稳复苏,市场流动性水平也远好于去年。A股企业整体盈利企稳上行,指数中枢应较去年底有较大抬升,市场整体处于牛市回调过程中。


       明达资产认为,目前宏观环境处于经济下行与复苏幻觉的交织期。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让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复苏预期,二季度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但韧性良好,经济继续区间运行的概率较大。同时,二季度政策基调仍然是整体偏暖,但市场对于经济走势的预期力量较一季度显著增加,因此经济的高频数据可能会在短期内继续影响市场预期,政策节奏也很可能相机抉择,这些都会造成市场呈显著的高波动状态。这期间要区分好市场核心矛盾,不能将长期问题短期化,也不能将短期问题长期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达资产表示,价值型标的可能再受青睐。“在高波动市场中,我们的策略是通过选择价值型公司获取稳定收益。目前来看,后期配置最有可能面对的市场环境是政策趋稳,经济缓慢磨底震荡和确认,市场呈高波动态势。在这种市场形态下,选择价值型公司有效参与其中行情,所以蓝筹股可能再次受到资金抢筹。”


高仓运作私募大幅减少重点关注金融消费


       4月下旬以来,外围消息面持续动荡,市场大幅回调。数据显示,私募整体仓位保持稳定,但高仓运作的私募明显减少。记者从多家私募了解到,部分私募机构对于中短期市场已趋于谨慎;配置上,私募重点关注的板块集中在金融、消费和科技行业上。


高仓运作私募减少


       A股市场一路涨了3个月,近期出现大幅回调,私募平均股票仓位变化尚不明显。根据CREFI指数(华润信托阳光私募股票多头指数)成份基金显示,截至4月底,私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3.22%,较上月下降0.63个百分点。


       不过,高仓位运作的私募明显减少。股票持仓超过50%的基金为80.2%,较上月末下降1.36个百分点。股票仓位在80%~100%的成分基金占比由55.34%减少至47.52%,


       整体仓位的稳定表明市场信心仍在,但头部区间的仓位变化也表明部分投资经理进行了减仓以应对短期市场回调。


       华夏未来资本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看好A股中长期走势,整体仓位保持稳定,择机适度加仓,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个股获得超额收益。“市场经过本轮调整后,将会维持一段时间的区间震荡,阶段性机会由贝塔转为阿尔法,进入精选个股阶段。近期我们结合一季报和调研的情况,布局业务景气度上行、具备显著竞争力的优质个股,争取把握市场系统性下跌带来的错杀机会。”


       北京和聚投资也未在仓位上做大幅调整,他们希望以优质企业对冲市场波动。“近期仍然是以我为主,重点关注持仓的基本面质量。未来无论贸易谈判走势如何,市场都要回归业绩驱动。”


       证大资产表示,仓位正常,还有3成仓位可以择时加仓,但强调不会加杠杆。


       不过也有私募开始减仓控风险。鸿道投资基金经理陈炜表示,最近进行了大幅减仓。“我们是被动减仓,因为净值回撤较大,必须执行风控纪律。”他强调,绝对收益不怕错过,就怕做错。


金融、消费和科技为重点


       4月末,私募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平均配置比例为53.91%,较上月末上升2.25个百分点,为近4年来最高水平。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与港股的配置比例则处于下行状态;创业板平均配置比例为7.73%,较上月末下降0.43个百分点。


       从具体的行业板块来看,4月末私募平均配置比例最高的三个行业为食品、饮料与烟草、保险II和材料II,配置比例分别为17.15%、8.34%和7.9%。


       持仓增幅最大的三个行业为银行、耐用消费品与服装和食品、饮料与烟草,分别增持1.45、1.2、0.8个百分点至7.54%、6.4%和17.15%。对比行业配置历史数据可以看到,食品、饮料与烟草的配置比例长期均值较高,2015年6月以来配置比例不断上升,目前已超过历史最高值。


       持仓减幅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媒体II、房地产II和多元金融。从行业配置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到,私募对房地产II的配置比例在2017年8月触底之后已反弹至历史均值。媒体II今年以来配置比例大幅下滑,目前处于历史低位。


       从私募的具体配置情况来看,目前私募看好的板块比较分散,不过消费、金融和科技为大多数私募看好的方向。而从个股而言,多数私募表示一定要选择未来有盈利空间的标的、有基本面支撑的寡头企业。


       华夏未来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3月底在经济预期好转、流动性趋势有所趋紧的情况下,他们降低了部分科技成长股的仓位,加仓消费蓝筹和金融股。目前重点看好两类公司,一是在中国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新兴行业中寻找高成长企业,例如光伏、5G、新兴消费等领域;二是在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市场空间广阔的行业中买入龙头企业,例如大众消费、金融服务、商贸零售等行业。


       证大资产则看好有科技硬核、未来有盈利空间的标的,“比如和科创板类似或者相对优秀的企业,都会成为我们布局的标的。”


       陈炜表示依旧看好养殖,但是涨幅较大,需要控制仓位;游戏以及部分受益供给侧改革的化工股也是其看好的方向。此外,对于一季报表现较好的部分消费和科技股他们仍在关注,“我们在等待建仓机会,后续配置会更加均衡。”


       承泽资产CEO曹雄飞认为,从目前位置看,大众消费、5G、新能源车和农林牧渔这几个行业中大量个股出现了很好的买点。从行业和个股的角度出发,以两年为时间维度,现在位置绝对是买点,投资者应该感到兴奋而不是恐惧。“相对于判断指数而言,更重要的是判断个股在下跌后是否具备投资机会。在目前位置,可以贪婪一些。应该从行业和个股的深度研究出发,把眼光放得更长一些。”


       明达资产则表示配置重点仍然在大金融、大消费、大健康板块,个股重点仍然是板块中的蓝筹股、核心资产、寡头企业。


       北京和聚投资的配置是由业绩驱动。“我们重点看景气度持续向上,有基本面支撑,同时估值未被充分预期的板块,如化工大炼化等。”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的投资方向则从行业出发,关注5年乃至1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将带来的几个重要趋势:一是人均收入提高带来消费的提高,消费以及服务型消费的确定性会提高;二是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以及医药行业会处于景气状态;三是科技的发达程度会越来越高。除此之外,5G也将是今年重点关注的领域。


       多家知名私募基金认为:震荡不改股市向好大趋势 硬实力科技公司将胜出。


       5月首周,受贸易摩擦等影响,A股陷入震荡,多数私募人士对后市抱乐观态度,经济、企业盈利、政策等诸多方面都比较积极。有部分私募对短期市场偏谨慎,但宽幅震荡行情也是牛市的开始。关注科技股机会,未来硬实力公司将会胜出。


短期风险集中释放 私募对后市偏乐观


        证大资产表示,后市有几点积极因素:一是在逆周期调节政策作用下,国内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市场越来越接近盈利底。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二季度数据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存在超预期的可能;二是企业信心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融资可得性大大增强,现金流明显改善;三是国内政策抉择能力增强,上周央行开盘前宣布针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有助于打消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显示出央行很可能转为维持宏观流动性中性偏松立场;四是外部资金如MSCI将在5月、8月、11月有大规模的流入。


       承泽资产CEO曹雄飞坦言,对后续市场走势不悲观,出现类似2018年单边下跌的概率较低,更可能是宽幅震荡。他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第一,市场对中美贸易谈判预期已经到了冰点;第二,政策仍然是逆周期调节,央行有足够的工具进行对冲,相信经济会平稳达到增长目标;第三,中国经济结构已发生变化,存量经济龙头公司地位巩固,护城河已建立,盈利较平稳,而增量经济亮点很多,如5G、新能源车,中国的市场和技术全球领先;第四,经过下跌很多龙头公司估值回到合理位置,甚至严重低估,比如周期性行业地产、机械、建材、钢铁、银行,龙头估值多在个位数,大众消费品公司估值20倍出头的比比皆是。


       华夏未来资本表示,近期市场调整为长期投资者带来布局机会,对A股抱乐观态度。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带来基本面拐点,同时,改革转型加速,经济结构和质量进入长期提升过程。A股市场经历了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摩擦、大额商誉减值的洗礼,从估值水平到经营数据质量都回到了一个健康水平,外资增加配置比例将进一步优化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部分私募短期看震荡  现在是长期牛市的起点


       也有部分私募对短期市场偏谨慎,认为今年会宽幅震荡,但长期牛市格局会出现。


       北京和聚投资认为,后市取决于贸易谈判的发展,如果达成协议,市场可能重回正轨,逐步由情绪驱动转为业绩驱动,在国内政策相机决策背景下,或将走出结构性慢牛行情;如果短期达不成协议,对情绪面会有影响,中期重点关注受益于国内政策对冲的相关板块。


       鸿道投资基金经理陈炜认为,调整之后A股风险释放了80%,但市场缺乏上行驱动力,仍然会因为贸易摩擦而反复波动。“一两个季度之内市场没有上行空间,经济转型期内部放松空间有限,外部贸易摩擦制约,今年总体还是震荡市。后续要精选个股,控制总仓位,减少犯错机率;长期来看,现在就是资本市场长牛的起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从地产基建转向科技和消费,资源配置方式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A股长期空间非常大。”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表示,从A股历史看,处于牛市阶段不代表直接从底部涨到顶部,而是会分为三个阶段,当前市场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特点是成交量比较大。今年市场存量资金比去年多,但这些资金带有交易属性,导致市场波动加大。若后期市场确定盈利底部开始回升,相信偏长期配置的资金会加速流入,市场稳定性提高,指数也会长期向上。“本次行情是转向而不是反弹,股价在上涨的同时成交量放大到1.5~2倍,增量资金入市,现在贸易摩擦有反复,但市场仍然处于向上趋势。去年底时市场估值处于10%的历史分位数,目前指数估值仍处于偏低位置,但从标准差看已在中枢位置。估值修复完成后,下一步就是等待盈利的复苏,其力度决定了市场的走向。”


私募关注科技股机会 未来硬实力公司将胜出


       科创板渐行渐近,私募对科技股走势比较关注。曹雄飞认为,中国在新能源车、5G产业等领域走在全球前列,中国的5G标准专利全球第一,以之为基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一旦发展起来,会改造传统经济,提升盈利能力,也会有大量新的商业模式产生。


       陈炜表示,“最近相对走强的是受益贸易摩擦的半导体、5G和安全可控板块,我们的排序是安全可控好于半导体,好于5G。我们将持续跟踪,结合估值和催化剂适当参与,但估值比较贵,不会重仓配置。”


       虽然贸易摩擦反复给后市增添了一层复杂性,但私募认为未来优秀科技企业将会走出来。证大资产认为,中美贸易摩擦过程反复,对出口型科技企业短期影响较大,但只要企业有硬核、有实力就问题不大;同时,科创板的推出对科技企业是支持和鞭策,看好5G、无人驾驶等先进科技,关注具有未来市场的科技企业,现在找到优秀的科技股是重点。


       华夏未来资本表示,中美贸易关系趋紧,必然会影响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引进和国际市场,但无法逆转中国科技企业逐步崛起的趋势。“决定科技企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是人才积累和资本投入,这两点目前国内企业都在快速缩小和全球领先企业的差距。5G应用、半导体产业周期、技术升级等领域未来几年面临较好的成长机遇。”





作者:汪 莹,房 佩 燕,吴 君

来源:中 国 基 金 报